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强化粘虫防控刻不容缓

作者: 来自: 时间:2022-07-05 15:02:11

6月28日我市首次在滕州羊庄镇西于村查见二代粘虫危害玉米情况,最高单株5头,最高86.9头/百株,平均36.8头/百株,平均危害株率79.8%,最高达100%,随后在薛城区等地陆续发现粘虫幼虫危害玉米情况。
粘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名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具迁飞性、暴食性、杂食性,老熟幼虫体长38毫米。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结合二代粘虫发生规律及气象预报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市中等偏重发生,小气候适宜、落卵量大、田间杂草多的局部区域将出现高密度田。为防止该虫大面积流行成灾,努力夺取秋粮丰收,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
粘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危害的暴发性害虫。其幼虫具有杂食性、群聚性、暴发性等显著特点,主要危害玉米、谷子等成禾本科作物,轻者造缺刻,严重时将叶片食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各区(市)要充分认识做好粘虫监测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早监测、早部署,强化指导服务,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思想,努力克服酷暑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力争把粘虫等病虫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坚决做到“虫口夺粮”,为确保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监测预警
各区(市)要加强粘虫监测预警工作,广泛发动农户、种植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撒网、全覆盖,构建全民普查网络,开展拉网式普查,准确掌握粘虫发生情况。要严格信息上报制度,各区(市)在监测调查过程中,若发现粘虫危害作物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将发病情况报送至市植保技术推广科。不得出现瞒报、漏报、迟报现象,坚决杜绝因汇报不及时贻误防治最佳时机等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要及时发布预报,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科学防控
各区(市)要加大防控组织力度,科学制定防控方案,防治中要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三龄前。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幼虫发生期,在三龄前可每亩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8~10毫升进行喷雾防治,或每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15毫升茎叶均匀喷雾。大面积发生玉米粘虫为害时,采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可提高防治效率,迅速扑灭粘虫危害。各区(市)要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四、做好指导服务
各区(市)要强化对防控工作的宣传培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使群众充分认识粘虫的危害,掌握识虫、防虫技术,提高监测、防控主动性。要积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对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培训。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坚决打赢秋粮丰收保卫战。


来源: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