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立足特色经济发展增强农业“造血功能”
近年来,我区立足区域实际,结合自身特色经济发展,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方式,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农民“拔掉穷根”,早日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区用于产业扶贫的财政资金达973万元,覆盖62个村,完成减贫1.167万人。
一、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贫困群众直接受益的种养项目,努力变“输血”为“造血”。一方面,鼓励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让特色种植成为贫困群众的“摇钱树”;另一方面,将结合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实施扶贫项目,通过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已发展各类温室大棚390个,发展特色林果1800亩,发展贫困村养殖业389户。
二、发展特色来料加工。依托小商品加工基地优势,将扶贫项目和来料加工相结合,合理规划布局,筛选引进加工业态,吸纳贫困人口大力开展来料加工业,引导农民不出家门、就地脱贫。一是建立扶贫基地。利用扶贫资金,在贫困村建立来料加工创业基地,发展集中加工项目,安置贫困户就业。去年以来,共在贫困村发展来料加工项目15个,安置1600余人就业。二是创新扶贫形式。采取优秀经纪人“传帮带”和“一对一”方式,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以创业带动就业;借助“互联网+”,对部分贫困户开展网络电商培训,引导其网络销售特色加工品,实现网上就业。2015年,共培养贫困村经纪人23个,发展农村淘宝户46户,带动1300余名贫困人员就业。三是开展入户帮扶。针对行动不便和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组织20余名经纪人入户送加工原料、技术,30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家中就业。
三、开展特色旅游扶贫。一是鼓励直接参与旅游经营。充分利用古城、湿地等旅游优势,鼓励农民通过发展采摘游、开办农家乐参与旅游产业脱贫。目前,全区休闲观光、采摘面积达到32000亩,发展农家乐20余家,可带动1000多名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3000元。二是借助休闲农业带动就业。依托特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贫困户就业。目前,全区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达25家,可带动500余户贫困户实现就业;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2600人,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台儿庄区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