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区五项工程推动农业扶贫
一是特色农业扶贫工程。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种植习惯,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设施蔬菜、小杂粮、中草药、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一是落实“三补合一”补贴政策。会同区财政局落实中央耕地地力补贴资金5315.8万元,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兑付给72636户种麦农民,其中每个种麦农户平均增收125元/亩。二是启动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五年提升计划。支持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认定一批现代农业标准园、产业园和生态园,重点支持产业园、标准园等9处。三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粮食高产创建(吨粮区)为契机,全力支持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粮食产业。四是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面。实施小麦、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给予一定保费补贴。
二是百企(社)帮扶扶贫工程。一是推行“以企(社)带村”帮扶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以订单生产、合作协议、产供销对接、股份合作等方式,密切与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并积极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在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评选推荐中,对帮扶农村贫困户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推荐。在市级及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中,优先推荐扶贫工作重点村进行“一村一品”认定。二是鼓励家庭农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村的家庭农场示范场为当地从事种植的贫困农户提供指导服务,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重点对贫困户倾斜。
三是科技助推扶贫工程。一是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加强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争实现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的目标,为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建立创新团队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相衔接的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产业新模式、新途径,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主导产业,通过产业科技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三是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以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依托,建立区、镇(街)两级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为补助项目实施范围内的每个扶贫工作重点村选派1名技术指导员,在省、市级确定的扶贫工作重点村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扶贫工作重点村农业发展。
四是人才带动扶贫工程。一是培育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力度,积极培育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优先评选市级以上“乡村之星”。鼓励“乡村之星”承担脱贫攻坚社会责任,帮扶成果将作为“乡村之星”评选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培育一批农村经纪人。依托来料加工、庭院开发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生产类、加工类、营销类等农村经纪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立足本村、本院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销售、原料加工,促其更好地增收致富。三是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大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力度,重点对150名具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农业扶贫专项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
五是品牌营销扶贫工程。一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引导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率先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追溯点,将“三品一标”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范围。积极鼓励引导贫困户争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的认定,并给予认证费用奖励补助。二是促进农产品市场销售。利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系统等,为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优先提供市场信息,给予重点倾斜。三是引导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扶贫工作重点村生态基础好的优势,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努力增加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的生态农业收入和乡村旅游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