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强化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布局,把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通过村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头、人才培养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截至2021年底,全区有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59%。
1.组织发动,大力扶持。为进一步促进全区农民合作社发展,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6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从产业政策、信息服务、融资、担保、培训、税收等方面对扶持农民合作社作了明确规定。2011年,制定了《关于推行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配套出台《市中区区级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合作社扶持政策》,对列入市、区级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合作社给予奖补和贷款贴息。2018年,《市中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出台,写入了“积极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居地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内容。2020年,市中区下发了《关于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的实施方案》。2.支部驱动,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优势,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村党组织利用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对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社区负责人进行政策法规、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孟庄镇尚岩村为解决蔬菜种植与市场脱节问题,村党支部发起创办尚岩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将成员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3.党员推动,先锋带头。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着眼于农村发展建设的迫切需要,从村干部、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等中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鼓励党员种养大户牵头发起成立合作社,由“宣传员”变成了“领头雁”。永安镇绿之源花卉苗木合作社在“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基础上,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每名党员至少联系帮扶5名成员指导苗木种植,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1.促进了集体增收。2020年,全区111个行政村集体收入总额为6276万元,村均56.5万元,其中土地租金占比近70%,充分发挥了土地这一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效能。合作社流转农户分散的土地,通过村集体有效整合利用新增大量土地,村集体年均增收约1000元/亩。2.带动了群众致富。合作社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其向城市流动、二三产业流动。农民将土地以800〜13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合作社,不仅促进了撂荒闲置土地利用,增加了农民流转金,而且有劳动能力、有技术的人可以在合作社务工,离土不离农,月均增收2000多元。3.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因地制宜统一种植、管理、销售和服务,产生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效应,有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西王庄镇西花沟村党支部领办兴亮蔬菜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富民强村路,成为枣庄市有名的“菜篮子”,西花沟村荣获“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合作社种植基地被评为“农业农村部蔬菜标准园”“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强化了党的核心。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有利于营造党群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村党组织班子当先锋、打头阵,带头认筹资金,发动群众入社,负责合作社日常管理,增强了号召力,提升了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可率。1.重视支持不够。区里虽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施方案,但缺乏有力的制度供给和支持保障。部分镇街干部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集体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缺少实质性推动举措。部分村“两委”班子在思想上安于现状,在行动上缺少决心,过于强调客观困难,不敢担当作为。2.合作程度不高。目前,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普遍规模较小、村民覆盖不够,在注册成立、管理运作、经营决策等方面,成员参与度低,合作层次较低。3.合作基础较差。一方面,农民仍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特色农业等发展不成气候,缺乏优质产业。另一方面,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扎根农村、推广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更是屈指可数。4.经营收益不高。村集体多是通过流转土地和提供基础服务取得收入,村民主要通过土地租金、入社打工获益,合作社经营分配模式比较简单,村集体和村民因合作社而产生的获益较少。1.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出台专门的指导文件,制定详细的“规划图”。整合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给予支持。2.扩大范围提质增效。在全区筛选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能力强、班子好、有产业基础及群众基础的村,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试点,引导合作社开展现代经营管理,不断提高规模效益。对具有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的村,鼓励村党组织领办种养合作社,其他的村可探索领办农机等合作社。3.推动产业升级。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兴办农村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运营项目,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为发展合作社夯实产业基础。4.选好配强带头人。推选村党组织成员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吸纳本地致富能手、经济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入经营班子,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坚持严管厚爱统一、激励约束并重,大胆使用人才,对敢闯敢试、成效较好的人员,在经济待遇、评先树优、选拔升迁时优先考虑。5.坚持规范发展。镇街要从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抽调专业人才组成“顾问团”,安排包村领导、第一书记帮包联系合作社,从章程制定、民主管理、股金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指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依章办社、依章办事,确保干成事、不出事。作者:姜德华(市中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