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美丽乡村

立足优势 突出特色 枣庄市山亭区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区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04-28 16:05:13

近年来,枣庄市山亭区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围绕“全域建成美丽乡村”目标要求,立足生态优势,整合资源要素,集中连片推进,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截至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158个,覆盖率达到58%。

一、坚持精心规划,科学构建“布局美”。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编制完成10个镇街总体规划和158个美丽乡村规划。一是理念本土化。按照“鲁南山村、山村民居”总体定位,结合各镇街特色,着力规划建设诗话山水型、古风民俗型、农事风情型、运动休闲型、生态养生型等特色村居,做到“一镇一韵、一村一色”。二是布局片区化。围绕“三湖三带一湿地”,实行整体规划、连片打造,重点是环岩马湖、翼云湖、灵芝湖,规划建设湖光山色示范区;沿店韩路、北留路、103省道,规划建设田园风光示范带;环月亮湾湿地,规划建设湿地韵味示范点。三是设计人性化。在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因素,营造便民、舒适、共享的空间环境。

二、坚持精致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美”。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一是优化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累计投资9.1亿元,大力实施“五化”“七改”“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村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公交、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四个全覆盖二是美化村容风貌。坚持因村制宜,注重突出特色、培育亮点,建成活力·李庄、3D画·庙岭、醉桃源·温庄、忆江南·赵庄、魅力非遗·望母山等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美丽乡村。紧盯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文化美、厨厕美“五美”目标,创成美丽庭院示范户6577户。三是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和提炼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让乡愁植根美丽乡村,建成冯卯库区移民博物馆、水泉酱油公社、小邾国历史文化馆、王家湾-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乡村记忆馆1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0个,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

三、坚持精准发力,培育壮大“产业美”。按照“特色引领、科技支撑、品牌打造、项目带动”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优质杂粮、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建成林果基地48万亩、杂粮基地20万亩,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7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镇街9规划建设洪门、月亮湾、岩马湖等田园综合体5个,建成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30余处。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探索“院地合作”新模式,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全国第一个中国农科院县级实验站和4个试验示范基地、青岛农业大学鲁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落户山亭区。积极争创全域有机示范区,成功注册“百味山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百味山亭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认证“三品一标”181个。三是激活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居)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林权和金融改革,在全市率先颁发了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第一本林权不动产登记证明,新增普惠金融服务网点411家,“鲁担·惠农贷”累计担保余额达到1.3亿元。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1690家。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计划,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闲置小院复活工程、问题合同清理等方式,多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22个。

四、坚持精细管理,持续增进“生活美”。坚持建管并举,把长效机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扎实开展清洁行动。大力实施乡村清洁行动四季会战,实行区镇村三级干部帮包、群众积极参与机制,定期到村开展清洁活动,彻底消除农村“三堆五垛”,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二是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在建成村和创建村推行村“两委”抓总、街长负责、住户门前三包、党员集中监督、年底考核评价的“五位一体”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模式,确保美丽乡村持久美丽。开发村级保洁、设施维护、苗木绿化等扶贫专岗2527个,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各种群众组织,教育广大群众逐渐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督导考核。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综合考核重要内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实行周调度督查、月分析汇总、季度考核排名、半年观摩推进、年终验收奖惩的制度,形成了全员齐抓、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有效巩固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