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惠农政策促种粮户农机展上“逛大集”
在展会上,种粮大户冯文祥(左)正在和农机企业工作人员交流。
“你们能不能把剥皮机调过来?”“后轮太窄了,下雨天很麻烦。”……在一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旁,用过这款机器的胶州市种粮大户冯文祥和工作人员交流起来。见他讲得头头是道,工作人员拿出纸笔,把各个问题一一记录下来。
冯文祥逛农机展,比很多人逛车展兴致还高。每个展台,他都不放过;碰到感兴趣的机器,他会转上好几圈,向工作人员抛出有关实用性的各种问题;有时,他还会进到驾驶室,感受一番。
3月25日,中国(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开幕,涵盖耕种、收获、田园管理、农用航空等各个领域的农机纷纷亮相,不仅吸引了经销商等业内人士,不少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会员、家庭农场主也慕名前来。
人潮中,朱刚是随着高密市宏基农机专业合作社赶来的。早上七点半,他就和30多位会员一起,乘坐租来的大巴车往青岛赶。
“这里农机多,跟赶大集似的,可以多比较比较。”一下车,朱刚就逛了起来。临近中午,匆匆吃了个盒饭,抓紧时间继续参观。最终,他看中了一款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一款稻草打捆机。
面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这些利好政策的出台,带动土地流转升温,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雨后春笋”之势。
“最近,我正在准备注册家庭农场。”胶州市种粮大户冯文祥介绍,2009年,他从村民手里流转来400多亩土地,因为实行了规模化种植,他的亩产收入比普通农户要高出一截。以轮茬种植小麦、玉米为例,实行规模种植之后,由于实现了农机作业、生产资料规模采购以及农作物品质提高,每亩地可比普通农户多收入五六百元。
目前,胶州市已经发展起家庭农场28家,绝大多数是从种植大户发展而来。注册为家庭农场之后,这些种植大户不仅获得了更加明确、规范的市场主体地位,还将获得更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这让冯文祥很动心。
与此同时,随着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各种经营主体对农机的购买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小型、性能落后的农机面临升级问题。在中国(青岛)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一些国内外大企业推出不少新产品,有的甚至与手机一样,主打起“智能化”概念。
“这次,我们主要是来看看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朱刚说,虽然合作社已有不少农机,但大都是小型的,性能也不是很先进。随着合作社种植规模的扩大、种植作物的增多,急需补充一些新农机。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山东农机装备总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省大中型拖拉机已达到47.7万台,增幅超过小型拖拉机4.5个百分点;各类配套机具达到420万台套,机具配套比达到1:1.68;联合收获机达到21.5万台,走式联合收获机成为机械化收获作业主导机型。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安排山东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9亿元,将惠及更多购机农户。今年,山东还确定在18个县市区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助力农机升级换代。(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