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旅游又称为“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是旅游与农业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旅游产品,它融农业生产、观光、品尝、购物、习农、科普、参与体验、娱乐、休闲度假、修身等为一体,是实现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多样化和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形式,并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推动我国农业旅游快速健康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农业旅游发展
政府在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支持、规范农业旅游的发展;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状况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农业旅游近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项目资金、土地使用、道路通讯水电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旅游;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业旅游的宣传促销,扶持农业旅游发展。
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行规和服务标准,约束农业旅游企业和农户的经营行为;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推动相关行业、产业、企业、农户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合力;设立培训机构,组织好对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在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调研和市场细分的前提下,对企业和农户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提出建议;搭建信息和经验交流平台,实现成果共享;通过行业网站推介各地旅游产品;进行业内评比,打造旅游品牌等。
城市旅游公司要抓住城市居民对农业旅游的强烈需求所提供的商机,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发农业旅游专线,建立与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企业和农户沟通互动机制,促进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企业和农户改进服务内容、形式和质量。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企业和农户要与城市旅游公司、旅游中介公司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调动后者的积极性。各类经营主体要善于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农业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企业和农户要在产品多元化、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精心策划,加强管理
我国农村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物产丰饶,山川风物各异,有着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农林牧渔的生产场所、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过程和工艺、秀丽的田园山水海岛风光、风格各异的民居村落、风味独特的各色美食、独具魅力的乡间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教育、科技等元素的加入,都构成了对城市居民的巨大诱惑。但从实践看,目前我国的农业旅游项目多以农户自发分散经营为主,规模普遍偏小,产品过于单一、档次低、同质化问题突出,效益不高。各地应因地制宜,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对农业旅游进行精心规划和策划,将游赏型、节庆型、参与体验型、教育科普型、休闲度假型等农业旅游类型揉合起来,开发特色鲜明、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推进规模经营。有规模才能集聚人气和商气,有规模才能展现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并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有规模才能实现“三产联动”,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规模化的实现既可以是城市企业资本、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是乡镇政府、农村“两委”有意识地策划、规划、引导、组织和扶持而形成,也可以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乡村精英、能人的直接参与。
要加强对农业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道路、水电、通讯、住宿、泊车、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好脏、乱、差,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对所有从业人员都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从而使服务体现出“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要求。要加强价格管理,坚决杜绝宰客现象发生。要加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为游客提供健康安全食品,是农业旅游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已经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在饮食上已经开始由过去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转变。如果我们的农民兄弟能够为来自城里的游客提供安全有机食品,无疑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有机食品的优良传统,现在需要把这种丢掉的农业之魂重新捡起来。如果某种农产品能够得到国家的“三品”认证和“地理标识”认证,其价格可以获得大幅度提高,城里人愿意花高价买健康。要力争将农业旅游区打造成集“游、赏、食、宿、乐、购”“六位一体”的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体系,让城里人愿意来,吃得好,玩得乐,住得下,购得狂。
三、加快产品升级,开发参与体验性旅游产品
在当今国内农业旅游发轫之初,简单的让城里人到农村欣赏一下田园风光、吃吃农家饭等初级产品已不能引起城市消费者更大的兴趣,在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意更多地融入参与性、体验性元素,以满足城市旅游者寻根、求异、求新、求知、探索、参与、体验等心理需求。草原放牧、牛棚挤奶、猎场狩猎、渔场捕捞、田园耕耘、禽畜饲养、果蔬花卉种植,甚至某些农副产品的加工过程,都是吸引广大城市旅游者产生浓厚兴趣的重大卖点。这些旅游形式可以使城市居民获得一种彻底的放松,满足他们探奇求知、完善自我的要求,并在参与性体验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延长他们在农村的逗留时间,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体验经济是农业旅游产品向深度开发的重要方向。
四、赋予农业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灿烂的农业文明,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铸就了厚重的农业文化。这种文化深深地渗透、凝结在农村的村落、建筑、历史、生产生活场景和过程、饮食起居、服饰、节庆、风俗习惯、民歌、舞蹈、曲艺、雕塑、绘画等方面,加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就使得这种文化彰显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浓郁、异彩纷呈的独特魅力,构成了乡间如诗如画、令人心往神驰的壮丽的社会画卷。文化是农业旅游之根,文化是农业旅游之魂,也是农业旅游的魅力之所在。开发农业旅游项目绝不应过多地掺杂进现代人工因素,而破坏或丢掉了优秀的传统乡间文化。各地旅游部门和企业开发农业旅游项目时要注意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赋予农业旅游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提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做好宣传推介,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这既是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的需要,更是提高农业旅游产品档次,提升其文化品味和社会价值,实现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重视对农业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农业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其农业特性以及良好的生态。但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农业旅游项目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了农业旅游的“农味”和生态平衡,这是与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农业旅游根植于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因此,在发展农业旅游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旅游开发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尽量保持人文资源的原貌,并防止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实现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