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为“一号文件”允许农地融资点个赞

作者: 来自: 时间:2014-01-29 00:00:00


广受全社会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于19日发布,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响发令枪。在土地、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不断积聚的今天,“一号文件”的出台不再在形式上重视“三农”问题,更被视作农村改革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力量。今年“一号文件”的亮点很多,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明确土地流转。文件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让很多关注农业问题的人不由得“点个赞”,认为这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说农地经营权融资重要,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到,要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随着“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在政策上正式成为明确方向。

就当下的中国国情来说,常常是会种地者没有资本,而有资本者却没有土地。因为按照现行法律,农民对承包土地只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而要将土地进行抵押、担保,就需要一种处分权。而让处分权抵押,就会在事实上形成土地买卖,与维护农民土地经营承包权稳定的大目标不符合。结果,本来一个好的政策,就此形成了一个死结。

其实,无论是农业科技的应用,还是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而让金融血液给农村“输血”,也不是搞个“送钱下乡”就行,必须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途径。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除了住房以外,最值钱的财产恐怕就是土地了。前些年,浙江、江苏等地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相继出台了农地抵押贷款办法。但最后都没有做大,原因就是有“动农民命根子”的压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话有两层意义,一是说土地是农民保障的命根子,有了“再不济还能回家种地”这份保障,农业劳动力可以大胆流动到城市;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农民除了土地再没有别的依赖,农民想要进入金融市场,通过融资扩大经营,如果把土地承包权作为抵押贷款扩大经营,那就只能是“以命相抵”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收益和风险对等是个基本规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来说,尽管预期收益很乐观,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也因此,在发展和稳定的考量之下,地方政府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稳定。而保持农村稳定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等同于维持农村落后的面貌。

因此,新政策明确了农地经营权抵押,把“失去土地”的风险,变成暂时失去几年“土地收益”,就将风险化整为零,大大降低了经营失败的风险。而防范农民参与现代化经营失败的风险,仅靠风险化整为零还不够,最根本的还得靠完善农村社会保险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林权等抵押后,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保障,从而大胆迈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