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

作者: 来自: 时间:2014-10-09 00:00:00

    为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落实到位,指导各地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推广应用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我部组织专家编制了《2014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模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和完善适宜本区域的技术模式,加强示范推广。

  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开展省级技术人员培训,调度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农业部微生物肥料与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负责秸秆腐熟剂监督检验工作。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负责土壤调理剂监督检验工作。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配合做好相关监督检验工作。各地在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反馈。

  联系电话:010-59191834,59194535

  传真电话:010-59193347,59194534

  电子邮件:chenmingquan@agri.gov.cn,dongyan2007@agri.gov.cn。

  农业部办公厅

2014年8月18日

2014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模式

  一、秸秆还田综合技术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及秸秆还田后影响后茬作物种植问题,项目区秸秆还田率力争达到95%以上,杜绝秸秆焚烧。建议对开展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模式每亩补助30元左右,其中秸秆腐熟剂补贴标准不超过12元/亩。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该标准,选择适宜技术模式、确定实施面积,优先选择茬口紧、机场周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粮食播种面积大、秸秆禁烧压力大的区域实施。

  (一)水稻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模式

  本模式适用于有水源保障条件的水稻田。秸秆还田方式包括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水稻秸秆覆盖还田、水稻留高茬还田等,技术模式要点如下:

  一是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

  1.秸秆处理。水稻实行机械或人工收割时,留茬高度应小于15厘米。收割机加载切碎装置,边收割边将全田稻草切成10~15厘米长度的碎草;人工收割后稻草也要按10~15厘米长度粉碎。将粉碎的稻草均匀的撒铺在田里,平均每亩稻草还田量为300~400公斤。南方稻田,当土壤温度与土壤微生物条件满足不了秸秆快速腐熟的要求,则需要施用秸秆腐熟剂,一般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每亩投入量。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3.注意事项。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严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在基肥和秸秆腐熟剂施用后,立即灌入10厘米深水泡田,5~7天后田间留2~3厘米浅水,免耕抛秧,或用旋耕机耕田整地、栽插晚稻。分蘖苗足后排水晒田。采用免耕抛秧栽培的稻田,抛秧前平整田面,避免田面深浅不一。

  二是水稻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1.秸秆处理。在水稻收割时,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割下的稻草全量还田。根据不同下茬作物,选择不同稻草覆盖方式。种植油菜的,水稻收获后趁墒将稻草均匀覆盖于水稻田宽窄行的窄行中,宽行留作免耕栽油菜。种植小麦的,在施足基肥、播种小麦后再盖草,每亩覆盖稻草量450~600公斤。种植马铃薯的,在马铃薯栽种后,趁着垄面湿润覆盖稻草,盖草后淋一次水或撒土压草,1亩稻田的稻草覆盖1亩马铃薯田。种植冬种蔬菜的,应在蔬菜播种后,按每亩稻草用量250~300公斤直接铺盖或撒铺,以不见表土为准。稻草撒铺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秸秆腐熟剂,如施用秸秆腐熟剂,一般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每亩投入量。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基肥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水田碳氮比调至20:1~40:1。

  3.注意事项。在低洼易积水的果园地或土壤过于粘重的田块不适合采取稻草覆盖还田方式。有严重病虫害的稻草不宜直接覆盖,将其高温堆沤腐熟后再利用。

  三是水稻秸秆留高茬还田技术模式

  1.秸秆处理。水稻成熟后,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或人工收获,留茬高30~40厘米左右。若当地土壤温度在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能保证在40%以上时,可施用秸秆腐熟剂。一般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每亩投入量。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基肥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水田碳氮比调至20:1~40:1。

  3.旋耕。施肥后,用旋耕机进行旋耕,将稻茬和秸秆腐熟剂一并翻埋入土壤内。

  4.注意事项。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严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

  (二)小麦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模式

  一是小麦秸秆墒沟埋草还田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小麦-水稻轮作区,主要解决小麦秸秆量过多、难以全量就地还田的问题。

  1.开挖墒沟。在冬小麦播种后,立即开挖田间墒沟,防止小麦渍害。墒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沟间距要根据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设施实际情况确定。实行机耕、耕插、机收田块,墒沟间距要与机械作业宽幅匹配。一般墒沟的沟间距为10~15米。

  2.收获小麦。在小麦成熟后,根据灌浆程度和天气状况,适时采用机械收割,做到收脱一体化。大动力机械收割时,应尽量平地收割;小动力机械收割时,一般留高茬15厘米左右;人工收割时,尽量齐地收割,并在田间就地小麦脱粒,小麦秸秆留于本田。

  3.秸秆还田。按每亩250~350公斤小麦秸秆量就地均匀铺于农田畦面。对配有机械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秸秆切段为5~10厘米,然后均匀铺散在农田畦面。对小麦产量高、秸秆量较多的田块,将多余小麦秸秆置于本田墒沟内,每亩约150公斤左右,不宜太多,以免影响后茬水稻灌水与排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秸秆腐熟剂,如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施用量。

  4.调节碳氮比。在大田铺草及墒沟埋草后,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施用秸秆腐熟剂和肥料后,一般采用水旋耕法将小麦秸秆与根茬翻入土壤,整平田面。

  5.田间管理。浅旋耕与整地后,在水稻秧苗栽(抛)前1天畦面窨透水,糊状抛秧,灌水定苗活棵。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可在秸秆还田后灌水泡田1~2天,以泡透为宜。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以湿润灌溉为主,调节土壤含水量。分蘖期建立浅水层,拔节期适时控水,抽穗至灌浆结实期间隙灌溉(每隔5~7天灌一次水),以加速秸秆腐熟。墒沟麦秸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腐解,在秋播时,将墒沟内腐烂的秸草挖出,施入本田用作三麦基肥或盖籽肥。

  6.注意事项。在麦稻轮作过程中,水稻、小麦收割后,田间要按一定规律排序开沟,在下茬作物收获时,选择不同位置继续开沟埋草,一般是6~8茬为一循环周期,实现田间全部埋草一遍,土壤普遍轮耕和休耕一遍。对于稻麦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一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3年一次,其耕翻时间在稻熟时进行(夏耕)。

  二是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适用于小麦-玉米轮作区。

  1.秸秆处理。在小麦成熟后,根据灌浆程度和天气状况,适时采用机械收割,做到收脱一体化。大动力机械收割时,应尽量平地收割;小动力机械收割时,一般留高茬15厘米左右;人工收割时,尽量齐地收割,并在田间就地小麦脱粒,小麦秸秆留于本田。按每亩250~350公斤小麦秸秆量就地均匀铺于农田畦面。对配有机械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将秸秆切段为5~10厘米,然后均匀铺散在农田畦面。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秸秆腐熟剂,如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施用量。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3.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严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对于连续少(免)耕的,应适时深耕一次,合理深耕翻周期为2~3年一次,其耕翻时间在稻熟时进行(夏耕)。

  (三)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一是玉米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模式

  本技术模式适用于年降雨在300~500毫米的陕西、宁夏、山西及甘肃中东部的玉米种植区。

  1.秸秆处理。在玉米成熟后,立秆摘穗,运穗出地,将秸秆粉碎均匀撒入田中。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时,若土壤温度在12℃、且土壤含水量能保证在40%以上时,可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确定秸秆腐熟剂施用量,兑水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用机械深翻入土。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3.起垄整地。在起垄时,按大小垄规格先划出大小行,在地边留出40~50厘米,再按“小垄+大垄”依次类推。用步犁沿小行划线处来回向中间耕翻,在整理垄面时将犁臂落土用手耙刮至大行中间形成大垄,也可用机械直接起垄。大小垄总宽度为120厘米,大垄宽为70~80厘米,高度为5~10厘米;小垄宽为40~50厘米,高度为15~20厘米。缓坡地应沿等高线起垄,垄沟、垄面的宽窄要均匀,垄脊高低一致。

  4.地面覆膜。在起垄后,全垄覆盖地膜,地膜相接处在大垄的垄脊中间,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用下一垄沟内的表土压住地膜。地膜与垄面、垄沟应贴紧,每隔2米横压土腰带,防大风揭膜,拦截径流。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打一个雨水入渗孔。

  5.注意事项。种植玉米要选用抗旱包衣种子。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选用中晚熟品种;海拔高度在2000米以上的地区,选用中早熟品种。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株距为30~35厘米,大行距为70~80厘米,小行距为40~50厘米,每亩保苗3200~3700株;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株距适当放宽到35~40厘米,每亩保苗2800~3200株。

  二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模式

  本技术模式适用于北方玉米种植地区。耕作方式可单作、连作或轮作,田间作业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技术要点如下:

  1.秸秆处理。在玉米成熟后,采取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的,一边收获玉米穗,一边将玉米秸秆粉碎,并覆盖地表;采用人工收割的,在摘穗、运穗出地后,用机械粉碎秸秆并均匀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在秸秆覆盖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若土壤温度在12℃以上、且土壤含水量能保证在40%以上时,可施用秸秆腐熟剂,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秸秆腐熟剂量。

  2.调节碳氮比。一般可选择增施尿素等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碳氮比调至20:1~40:1。

  3.深翻整地。采取机械旋耕、翻耕作业,将粉碎玉米秸秆、尿素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及时耙实,以利保墒。为防止玉米病株被翻埋入土,在翻埋玉米秸秆前,及时进行杀菌处理。在秸秆翻入土壤后,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湿度,达到快速腐解的目的。

  4.注意事项。在玉米秸秆还田地块,早春地温低,出苗缓慢,易患丝黑穗病、黑粉病,可选用包衣种子或相关农药拌种处理。发现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植株要及时深埋病株。玉米螟发生较严重的秸秆,可用Bt200倍液处理秸秆。

  (四)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本技术模式适用于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的地方。技术要点如下:

  1.修建堆沤坑。挖深1.5米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

  2.制堆与调节碳氮比。将坑底夯实,铺一层厚30厘米左右、未切碎的玉米秸秆或麦秆,加水调节含水量。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小段后堆成20厘米厚,向堆上泼洒秸秆腐熟剂、人畜粪(可用尿素或碳铵代替)水液,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共堆10层左右。秸秆腐熟剂用量为每1000公斤秸秆2公斤,人畜粪总用量为100~200公斤(可用尿素5公斤或碳铵20公斤代替)。将小麦秸秆切成约3厘米左右,撒铺30厘米厚,再撒10厘米厚的土杂肥、人尿粪、家畜粪等,逐层撒铺,堆成高出地面1米左右为宜。

  3.腐熟。在玉米秸秆或麦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秸秆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70℃。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即用手捏混合物,以手湿并见有水挤出为适度,秸秆过干要补充水分。在夏季、秋季多雨高温时期,一般堆腐时间5~7天,即可作为底肥施用。

  二、绿肥种植技术

  充分利用南方冬闲田和北方秋闲田种植绿肥,并在适宜时期将绿肥翻压还田,培肥地力。建议对绿肥种子和施用根瘤菌剂每亩补贴15元左右。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大田绿肥亩鲜草还田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

  (一)南方绿肥种植技术模式

  一是紫云英种植技术模式

  南方地区适用的绿肥种类有紫云英、苕子、肥田萝卜、箭筈豌豆、蚕豆等。以紫云英为例,技术要点如下:

  1.种子处理。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5小时,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病粒和空秕粒。将选出的种子用5%的腐熟稀人尿浸种8小时,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12小时,或用0.1%~0.2%的钼酸铵溶液浸种12~24小时,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后即可播种。

  2.开沟。紫云英喜湿,但忌渍水。在播种前,田块四周应开好沟,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15米左右开一条直沟,形成“十”字沟或“井”字沟,做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

  3.播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播种。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头后进行。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种,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苗、生长。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一般亩播种量为2公斤左右,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落子均匀。

  4.施肥。在割稻时或紫云英第一真叶出现时,施用硫酸钾肥每亩5~10公斤,另外亩用250~300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抗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件,加速幼苗生长。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400~5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开春后即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亩追施尿素2~4公斤,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2次,可提高鲜草产量20%。

  5.盛花或结荚初期翻耕。盛花初荚期为适宜翻耕期,最好控制在60%~70%开花时翻耕,尤其是双季稻地区要视早稻插秧季节而定。一般在插秧前15~20天就要压青沤田,早稻抛秧田可在抛秧前抓紧进行压青。每亩绿肥压青量1500公斤为宜,可根据土壤肥力或砂、粘状况适当调整压青量。翻压时同时每亩撒施15~20公斤石灰,促进加速腐蚀。

  6.成熟翻耕。适用于单季稻种植地区。5月中旬紫云英结荚成熟时,一次性翻耕入土。紫云英结荚后再翻耕,刚好与单季稻茬口相衔接,绿肥种子成熟后撒落田中,冬季无需再播种,自然长出绿肥苗,减少重复播种。节省了种子、播种及一次机耕绿肥的费用,并能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一般不宜超过5年,以防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不利于腐烂分解。

  7.留种。留种田应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上、杂草较少,离住宅较远、运输方便的田块,最好选择晚稻秧田留种,以减少收种与早稻插秧的季节矛盾。留种田必须连片,以避免在春耕以后陷入早稻田的包围。留种田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每亩1~1.5公斤,比以压青为目的的播种量略少,有利于分枝粗壮,提高留种产量,成熟时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左右,有效茎枝数35万左右,株高90~100厘米,每枝有效荚数10~15个,每荚粒数6~8粒,种子千粒重在3.2克左右。

  二是绿肥混播技术模式

  适宜南方旱地、果园等部分冬闲田、季节性闲置及轮作耕地。

  1.品种选择。以光叶紫花苕、箭筈豌豆为主,配合品种有黑麦草、豌豆、胡豆、油菜、苦油菜、满园花(萝卜菜)等。

  2.混播。将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绿肥品种进行播种。以豆科绿肥(紫云英或光叶紫花苕或箭筈豌豆)为主,混播一些十字花科作物(满园花、油菜等)或禾本科类作物(麦类作物等)。一般在稻田上,亩播种余江大叶籽0.75公斤或光叶紫花苕2公斤或箭筈豌豆2.5~3公斤,满园花亩播量0.5公斤、油菜0.05~0.1公斤或麦类0.6公斤。在旱地及果园上,一般亩播麦类种子1~1.5公斤,黑麦草0.75~1公斤,油菜类0.1~0.15公斤,满园花0.5公斤,光叶紫花苕2~2.5公斤。

  3.间套播。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宽行0.6米,窄行0.33米。窄行种黑麦草,宽行种紫云英或苕子以养地为主,窄行种豆科绿肥,宽行种黑麦草,以收饲草为主。以养地为主的,每亩用紫云英1公斤(光叶紫花苕2公斤)、黑麦草0.5公斤;以牧草利用为主的每亩用紫云英0.5公斤(光叶紫花苕1公斤)、黑麦草1公斤。苕子可条播或穴播,穴距20~5厘米,每穴播4~5粒。

  (二)西北地区绿肥种植技术模式

  一是油菜绿肥压青种植技术模式

  1.播种。充分利用7月下旬~8月上旬期间雨季土壤墒情较好的时机,在玉米田、谷子田、棉田等地撒播油菜籽,每亩播量为1~1.5公斤。

  2.压青。在第二年3月下旬,将油菜青体翻压,作为棉田春播绿肥;或在5月中下旬,翻压油菜根用作玉米(谷子)绿肥;或在9月下旬直接翻压油菜青体作秋播绿肥。

  3.注意事项。在油菜播种后干旱无雨时,需进行灌水,以保证全苗。在收割时做到“一高、四轻”,即“高留茬、轻割、轻放、轻捆、轻运”,不宜在田间堆放、晾晒,以防裂角落粒。

  二是肥菜兼用型绿肥蚕豆种植技术模式

  蚕豆可与小麦、玉米一起调田种植。蚕豆摘青荚作蔬菜或收籽食用,茎杆和残体还田作肥料,是粮食、蔬菜和绿肥兼用作物。

  1.整地播种。一般以1.4米宽畦(包括沟)种两行,沟深30厘米。每亩种植2500~3000穴,行株距70厘米×35厘米,每亩播种量6~7公斤。蚕豆属半冬性作物,在三月份中下旬、土温稳定3℃以上时播种,禁止浸种催芽或长时间浸水泡种。每公斤种子用1~2克钼酸铵和0.2%的硼砂溶液拌匀,每亩再用10公斤钙镁磷肥拌种后播种。初次或多年不种蚕豆的应接种根瘤菌剂。每穴种一粒,播种时尽量使种脐朝下。下种后覆盖细、薄泥土,一般盖土1寸左右,不要超过2寸。

  2.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公斤;补施苗肥,蚕豆三叶期亩施尿素5~10公斤,并及时补缺苗,保证全苗;促施花荚肥,开花初期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苗弱多施,苗旺少施;盛花期视苗情亩施尿素10~20公斤。

  3.田间管理。开好畦沟、田间排灌水沟。蚕豆株高达到30厘米左右开始整枝,打去主茎,剔除无效分枝,选留健壮侧枝5~6个,并用土块压在植株中间,使侧枝之间分开,以利通风透光,开花结荚。初荚期及时摘心,摘掉顶部1~2个叶节。整枝摘心在晴天进行,以促进伤口愈合。

  4.收获还田。蚕豆籽粒饱满、呈白绿色时分批采摘。豆荚采收后结合耕翻及时将茎秆翻压,尽量做到深耕、深埋。翻耕后尽快耙地、镇压,促使土壤与绿肥紧密接触,加快绿肥腐解。

  三、施用有机肥技术

  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造的商品有机肥或堆沤有机肥,消纳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议对在粮食作物上施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制造的商品有机肥或堆沤有机肥的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大型农场每亩进行综合补贴50元左右。通过项目实施,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以上。

  (一)有机肥用量

  1.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如土壤原有机质含量为20克/公斤,在耕层上每亩有机质含量为3000公斤,若年矿化率为2%,则每年消耗的有机质量为60公斤。若有机质的腐殖化系数为0.25,则每亩需加入240公斤有机肥才能达到土壤耕层有机质平衡。将当地最肥沃的菜园土的有机质含量视为该地土壤有机质的最高含量,确定有机肥用量的上限。

  2.确定有机肥施用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确定目标产量下的需肥总量。依照生态平衡和经济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有机肥用量上限和秸秆还田量,采用同效当量法,确定商品有机肥用量。

  (二)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堆沤有机肥技术

  一是牛羊粪发酵槽堆沤技术

  1.修建发酵槽。发酵槽为水泥、砖砌成,每个发酵槽高1~1.5米,宽5~6米,便于机械翻动或铲车翻动,长5~10米甚至更长。有的发酵槽底部设有通气管,装入混合物料后用送风机定时强制通风。

  2.好氧发酵。将牛羊粪运至大棚,加发酵菌剂,调节水分在55%~65%,使用移动翻堆机械进行物料翻堆,每隔五天翻堆一次,发酵温度55℃~75℃,经过20~30天的好氧发酵,温度逐渐下降至稳定时即可进行后熟。后熟时间为二周至二个月。

  二是牛羊粪平地堆沤技术

  1.上堆。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1.8~3.0米,上边宽0.8~1.0米,高1.0~1.5米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0.5米。

  2.翻堆。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原料上堆后在24~48小时内温度会上升到60℃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当温度超过70℃后,必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

  3.发酵。发酵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温度由低向高再逐渐回落,此时物料应无任何异味,即可结束发酵。

  三是鸡粪/猪粪堆沤发酵技术

  1.打粪。按照鸡粪/猪粪与土为1:4的比例掺土混办,混办后用打粪机打粪。

  2.发酵。打完后在平地堆成2米宽、1.5米高的长垄进行发酵。不用采取任何措施鸡粪6~10天左右、猪粪10~15天左右就能发酵使用。如果打完粪后用塑料膜盖严或在清明前后气温升高时3~5天左右就能发酵使用。

  四是畜禽粪便坑式堆沤技术

  1.建坑。在田头地角、村边住宅旁或牲畜棚圈旁边,依照牲畜粪便的数量建堆沤池,或利用自然地形凹坑作为积肥坑。

  2.积肥。根据粪便类型,增加热性肥料,如果堆沤材料以厩肥为主,添加部分过磷酸钙,可加快厩肥腐熟,防止厩肥中氮素挥发流失,同时还能增加肥料中有机磷含量,提高磷肥功效。

  3.翻堆腐熟。秋季入冬前或者春季翻混肥料,并加水腐熟。温度过低时,可在粪堆中刨一个坑,内填干草等易燃物点燃,通过缓慢烟熏提高肥堆温度,促进堆肥快速升温、发酵腐熟。

  五是畜禽粪便-秸秆堆沤发酵技术模式

  1.选点。堆肥场选在背风向阳的平坦地方,堆底铺好细土,上面铺秸秆。

  2.秸秆处理。把2500公斤农作物秸秆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后加水搅拌,使秸秆充分吸水,至含水量达到60%~80%。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施用秸秆腐熟剂,如施用,加入秸秆腐熟剂7.5~10公斤。为保证秸秆在堆制过程中有利于微生物分解,需调整C/N比值在30:1~40:1,一般加入尿素12.5公斤混合均匀。

  3.混合畜禽粪便和秸秆。把畜禽粪便和处理好的碎秸秆进行均匀混合堆成2米宽、1.5米高的长垄。用塑料膜或泥巴将其盖严封实,以提高堆内温度,防止水分蒸发和氨气的挥发损失。

  4.堆沤。堆沤5~7天可进入发热阶段,7~15天进入高温杀菌阶段,当发现堆体有下陷的现象,说明堆内温度已经达到60℃,此现象持续3~5天后,及时翻堆降温,翻堆后重新堆积,注意加水拌匀,进行熟化处理。一般30~50天就能达到充分腐熟。腐熟程度既要考虑培肥地力的需要,也要考虑当年增产。要因地制宜,易旱、水分不足的岗坡地,要充分发酵,达到黑、烂、臭为好;在涝洼地,土壤水较充足的条件下,半腐熟即当秸秆变黄灰色,干后一触即碎的程度为宜。

  四、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

  在耕地土壤pH值小于5.5的酸化土壤地区,推广施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与秸秆还田腐熟、增施有机肥及种植绿肥等综合地力培肥措施。项目连续实施3年,土壤pH值在5左右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5以上,土壤pH值大于5.0且小于5.5的酸化土壤pH值提高0.2以上,理化性状逐步改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在耕地土壤pH值大于8.5或土壤盐分含量大于1克/公斤的地区,推广施用石膏等土壤调理剂与秸秆还田腐熟、增施有机肥及种植绿肥等综合地力培肥措施。通过项目实施,土壤pH值稳定在8左右,理化性状逐步改善,耕地质量稳步提高。

  建议对南方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每亩补贴30元左右,主要是对农民应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同时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或增施有机肥等给予补贴;北方盐碱地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每亩补贴30元,主要是对农民应用石膏等土壤调理剂,同时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或增施有机肥等给予补贴。

  (一)施用土壤调理剂

  一是南方酸化土壤培肥改酸技术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南方旱地或水田酸化严重区域,使用石灰和酸性土壤调理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技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选择适宜的土壤调理剂。石灰应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产品,土壤调理剂产品须经农业部登记,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不得选择可能污染农田的、以矿渣等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产品。

  (2)确定施用量及方法。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分析土壤酸化程度和应用范围,合理确定土壤调理剂施用量及方法。每亩石灰推荐使用量50~75公斤。其它土壤调理剂按说明书使用,一般只选一种调理剂。土壤酸化调理剂在农田翻耕前均匀撒在旱地或水田表面。播种或栽插前,将土壤调理剂翻入土层并与耕层土壤充分混合。一次施用土壤调理剂的有效期2~3年。

  (3)适宜区域。南方酸化土壤区域,pH值在3.5~5.5之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红壤、黄壤区。

  二是北方盐碱土壤改良培肥技术

  我国北方地下水位较高的灌区,盐碱化成为影响耕地质量、制约土壤有机质提升的主要因素,使用石膏和盐碱土壤调理剂产品,配合土壤培肥技术,实现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选择适宜的土壤调理剂。石膏应选择重金属含量低、质量安全的产品,土壤调理剂产品须经农业部登记,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2)确定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合理确定调理剂施用范围、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每亩推荐石膏用量400~500公斤,其它土壤调理剂按说明书使用,一般只选一种调理剂。土壤盐碱调理剂在农田翻耕前均匀撒在耕地表面,播种或栽插前,将土壤调理剂翻入土层并与耕地土壤充分混合。

  (3)适宜区域。北方盐碱土壤区域,土壤酸碱度pH值在7.5~9.5之间,主要集中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河灌区。

  (二)土壤培肥

  通过秸秆还田、种植并翻压绿肥、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具体模式参阅一至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