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农民日报评论员:农业转型品种先行

作者: 来自: 时间:2018-06-05 10:05:33

  华北有句俗语,“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描述的是小麦传统种植为保丰产浇水次数多、用水量大的问题。而今年“三夏”,华北麦区却改变了这一传统灌溉方式: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发布节水小麦育种成果,石麦15、石麦22、衡观35、轮选103、邢麦7号、邯麦13、冀麦418七个节水小麦品种在足墒播种、春季只浇一遍水的条件下,亩产也能超千斤。

  华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常年的地下水超采导致“漏斗区”面积不断扩大,其中农业用水特别是小麦灌溉用水更是占据了三成,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的选育成功,对拧紧农业灌溉“水龙头”,促进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良种作为集聚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带有根本性的生产要素,也是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农业转型,品种先行。品种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供给、种植结构调整的起点,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种业的育种研发也以“高产”为目标,育成农作物新品种达两万余个,实现5-6次新品种大规模更新换代,为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农业发展的主线,种业研发方向也应时而变,由高产品种转向优质专用品种、由资源消耗品种转向绿色发展品种、由粮食作物品种转向粮经作物并重品种。从此次“一水千斤”小麦品种的发布可以看出,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种业的先行作用越发凸显。
  如何转变育种方向,发挥种业的先导作用,更好地与农业转型、绿色发展相适应?
  要以品种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国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尤其是东北地区玉米库存积压严重,而大豆需求连年增长,供给却逐年下降,需要通过品种攻关,培育一批能够推进东北地区调减玉米、扩增大豆种植面积的新品种。要以品种提升农产品品质。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多,品种攻关要在改良品种品质方面下功夫、在品种多样化、特色化方面下功夫。要以品种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下降。“一控两减三基本”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要求,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品种攻关,培育和推广一批抗旱、抗病虫、氮高效利用、适应机械化的绿色新品种,减少水、肥、药用量和人工成本,从而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围绕产业需求,整合各方资源,从体制机制上释放育种创新活力,培育了一批媲美国际知名品牌的优质水稻、节水抗旱与抗赤霉病小麦、优质高产大豆、机收籽粒玉米等新品种。农业农村部还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创制一批具备节水、节肥、抗病虫、耐盐碱等绿色育种新材料,选育一批节水5%、节肥10%、节药15%以上,优质率提高10%以上的绿色优质新品种。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强农重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种业转型,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紧迫。只有加快推进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饲特种业并重转变,农业转型升级才能早日实现。